胡坤,男,安徽歙县人,1980年7月出生于陕西西安。历史学博士。2011年6月北京大学博士后出站。现为世界杯买球中国官方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宋代政治制度史。开设本科生课程有:中国礼制史、国学概论、中国古代史专题(文化遗产学院)、论文写作(合开)、中国古代史(隋唐—明清,文化遗产学院);研究生课程:宋代史籍选读与研究、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、中国古代史料学(合开)、中国古代史专题(合开)、中国古代史研究前沿问题(合开)。
一、学习及工作经历:
1999年9月—2003年7月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法学专业学习,获法学学士学位。
2003年9月—2009年6月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中国古代史专业学习,获历史学硕士、博士学位。
2009年9月—2011年6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
2011年6月至今 世界杯买球中国官方教师
二、论文:
1、《< 长编>点校本标点辨误一则》,《中国史研究》2005年第二期。
2、《符氏家族与宋初政治》,《宋史研究论丛》(第六辑),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。
3、《宋丽之间的政府交往》(第二作者),《宋史研究论丛》第七辑,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。
4、《五代后周时期围绕周世宗皇位继承的斗争》(第二作者),(韩国)《宋辽金元史研究》第11号,2006年12月。
5、《简论范纯仁在神宗、哲宗两朝的政治活动》(第二作者),载于刘道兴、杨德堂《范仲淹文化研究》,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10月。
6、《宋代辟举中的宾主关系》,《云南社会科学》2007年第三期。
7、《宋辽瀛洲之战与澶渊之盟》(第二作者),张希清等主编《澶渊之盟新论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。
8、《宋代医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》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(人文社会科学版)2008年第3期。
9、《宋代应辟者的价值取向》(第二作者),《河北学刊》2008年第四期。
10、《从南宋士大夫的议论看宋代的荐举之弊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08年第11期。
11、《宋代台谏官荐举新论——以< 宋史·本纪>的记载为切入点》(第二作者),《河北学刊》2009年第2期。
12、《困惑与矛盾:宋代荐举法密弊多现象的讨论》,(韩国)《全南史学》2009年第4期。
13、《王晓龙博士< 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究>评介》,《宋史研究论丛》第十辑,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。
14、《还原一个真实的朱夫子学术界朱熹研究新进展》,《北京日报》理论周刊,2010年7月26日。
15、《宋代荐举与士风》,《北方论丛》2010年第6期。
16、《宋代应对选人改官的待次问题》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11年第1期。
17、《“近代贵盛,鲜有其比”——三代外戚武将宋偓事迹考论》,《宋史研究论丛》第十二辑,河北大学出版社,2011年。
18、《临民与治军:宋代荐举权述论》,《西南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2年第1期。
19、《限考受荐:宋代选人改官的资格》,《中国史研究》2012年第1期。
20、《宋代荐举之弊》,《云南社会科学》2012年第5期。
21、《保任的尴尬:宋代荐举的连带责任》,《求是学刊》2014年第1期。
22、《宋代荐举改官文书中的照牒与奏检》,《中国史研究》2014年第2期。
23、《宋代文官的初仕履历——以南宋徐谓礼文书为中心》,《史学月刊》2014年第11期;人大报刊复印资料《宋辽金元》2015年第1期全文转载。
三、著作:
1、参编《辽宋西夏金代通史》,人民出版社,2011年。
2、点校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,中华书局,2013年。
3、合著《宋代治国理念及其实践研究》,人民出版社,2015年。
四、项目:
1、第四十七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“宋代荐举文书”,主持。
2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“宋代政治史研究的新视野”(11JD770004),参与。
3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“宋代治国理念及其实践研究”(09XJA770003),参与。
4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“文书制度与北宋中枢政务运行”(12CZS026),参与。
5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“宋代荐举改官研究”(13YJC77077),主持。
6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“宋代荐举改官制度研究”(13JDNS01Z),主持。
7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《宋会要》的复原、校勘与研究”(14ZDB033),参与.
8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多卷本《中国宗族通史》”(14ZDB023),参与。